新塑料經濟: 將塑料作為有價值原料留在經濟體系中循環
來源:
|
作者:pml-77a2e268
|
發布時間: 2016-08-30
|
1036 次瀏覽
|
分享到:
根據使用情況又可分類為中埋式橡膠止水帶和背貼式橡膠止水帶。根據外觀形式又可以分為CB型止水帶(指中間有孔的中埋式止水帶) 、CP型止水帶(指中間無孔的中埋式止水帶)、EP型止水帶(又稱外貼式止水帶或背貼式止水帶,是指外貼式中間無孔型止水帶)、EB型止水帶(外貼式中間有孔的止水帶,又稱外貼式止水帶或背貼式止水帶) 。
全球每年產生7800萬噸的塑料包裝物,其中95%在短暫的使用之后便被丟棄而失去了經濟價值。在塑料使用上通常采用的是獲取-制造-丟棄的線性經濟模式,這是一個完全不可持續的過程,造成了大量的污染。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塑料循環經濟,即新塑料經濟,將循環經濟的原則用于解決塑料污染和廢棄物的問題上,愿景是塑料永遠不應當成為廢棄物,而是應該留在經濟體系當中循環下去,作為有價值的原料或者養分。
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塑料的話題,因為我們已經無法等待!全球每年產生7800萬噸的塑料包裝物,而根據統計與演算,其中有95%的塑料包裝在短暫的使用之后便失去了它的經濟價值。
作為塑料循環先鋒的PET,全球有大概有50%的PET是沒有被循環的或者是沒有被回收的,并且也只是經過了一次簡單的開環循環,沒有做到真正的閉環,在全球只有7%的PET塑料瓶是真正做到了瓶到瓶的閉環,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局面呢?主要是我們在塑料使用上通常采用的是“獲取 - 制造 - 丟棄”的線性經濟模式,即我們從地底下開采出石油,再從石油中提取出石腦油,然后再從石腦油經過高溫裂解生產出基礎原料,如乙烯、丙烯等,然后再把這些基礎原料經過聚合生產出初級的塑料樹脂,比如說聚乙烯PE、聚丙烯PP等,再經過改性和成型加工后就生產出我們現在使用的塑料包裝,它們很多都是在一次使用后就被丟棄了,所以說這是一個完全不可持續的過程,造成了大量的污染。我們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,答案就是塑料循環經濟,即“新塑料經濟”。
海洋塑料污染
2016年,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(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)提出了“新塑料經濟”概念,將循環經濟的原則用于解決塑料污染和廢棄物的問題,并提出一個愿景:塑料永遠不應當成為留在自然界的廢棄物,而是應該留在經濟體系當中循環下去,作為有價值的原料或者養分。新塑料經濟概念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很多全球領先的機構,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(UNEP)、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)等的大力支持,以及全球領先的商業組織,如聯合利華、雀巢等公司的支持。
新塑料經濟提出了三大雄心,最重要最關鍵的雄心是建立有效的使用后經濟,這又包括三點,首先要建立一個高效、高質量、高速的循環體系;其次是要建立一個穩定的使用后塑料需求的市場,鼓勵使用和重復利用,象日本很早就實施了PET瓶無色化和PVC標簽的去除,在歐洲已實施了“歐洲塑料戰略”,美國有EPEAT電子產品環境影響評估,這些都為使用后塑料建立了穩定的市場需求;第三則是在特定的領域里鼓勵工業堆肥塑料的使用。新塑料經濟的第二大雄心是減少塑料流入自然界,削弱對外部的負面效應。第三大雄心是切斷與化石原料的聯系,鼓勵全球產業界利用可再生能源來生產塑料,比如利用甲烷或者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來生產塑料,并鼓勵利用生物基塑料來進行替代。